• <label id="y0qow"><center id="y0qow"></center></label>
  • <source id="y0qow"></source>
    宜興紫砂愛好者聯盟

    宜興紫砂愛好者聯盟(深圳市騰晟軒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)

     找回密碼
     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    查看: 127903|回復: 691
  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    宜興紫砂愛好者新手入門簡易法則

      [復制鏈接]
    跳轉到指定樓層
    1#
    發表于 2014-3-19 18:45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    一、注重審美:

    遠觀一把壺在視覺效果上帶來的感受,是最直觀的。當遠觀效果達到滿意后,方有欲望走進上手實物,之后是細看工藝細致程度。無論這把壺的泥料有多古樸,包漿有多厚實,質感/層次感有多豐富,無論壺是誰做的,是不是名家真品,有沒有升值潛力……都與壺做的是否美觀毫無任何聯系。故,請新手們將這些條件放在“壺是否符合自己審美”之后看待。

    紫砂器的審美,本身包含了對器型的審美、對工藝細節處理的審美和對泥料肌理感的審美,而成型工藝會導致的成品視覺效果會有微弱的差異,但就是這微弱的差異,會讓更資深的愛好者們更細致的甄選和判斷壺的成型工藝。

    一把壺在遠觀視覺上的審美,往往就已經注定了這把壺的優劣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看到一把壺的小圖的時候,已經可以大概分析出這把壺做的好與不好。壺的氣質散發于3米甚至5米開外,才會讓你有欲望走近,去把它拿起來認真上手看工藝細節。如果遠觀已經感覺到壺的比例失調、重心失衡、歪七扭八、突兀造作的話,那你怎么會有欲望拿起實物看呢?

    故審美的第一本質:遠觀能夠滿足你的視覺審美要求。

    如果,你買壺時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是:“這把壺究竟能不能泡茶”?
    那我勸你從今天開始徹底放棄玩壺吧,紫砂壺真的不適合你。
    請到超市買個瓷器杯或者玻璃杯,那至少會讓你那稚嫩的心靈好受些。
    也免得我們這些玩紫砂壺的老人,要無數次的重復解釋同樣的問題。

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評分

    67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2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46 | 只看該作者
    二、注重細節
    這一欄只配圖,供同好們參考細節,再多的敘述,不如自己認真的觀察對比,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或未來自己真正要找到的目標。

    1.倒邊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評分

    2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3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46 | 只看該作者

    2.倒角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評分

    1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4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47 | 只看該作者

    3.流口包口處理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點評

    好漂亮的壺  發表于 2015-1-26 13:50
    5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48 | 只看該作者
    4.部件接合處理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點評

    好泥色  發表于 2021-1-2 08:45
    6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49 | 只看該作者

    5.氣孔做法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    7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50 | 只看該作者

    6.鈕的勻整度和鈕/蓋面接合處的修工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    8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58 | 只看該作者
    7.出水孔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    9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8:58 | 只看該作者
    8.花貨的裝飾貼工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點評

    立體感,太強了。  發表于 2015-9-8 14:59
    太美了!  發表于 2015-2-25 23:57
    太美了!  發表于 2015-2-25 23:57
    這個做工.....  發表于 2015-1-27 16:00
    精工制作  發表于 2014-10-27 12:01

    評分

    1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10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9:04 | 只看該作者
    三、注重工藝難度:

    任何一把壺,都有其相應的制作難度,并不是說一把壺越花哨越復雜就越難做。反之,有的時候,越是簡單的素材,越難做出好的效果。純手工做一把光素器,或許,做身桶要一天時間,做蓋子要一天時間,但做壺鈕說不定要兩天時間,壺鈕的工藝難度,有時不遜于做個身桶。而壺鈕的工藝精制與否,直接反應整把壺的精工與否。故,無論新手老手看壺,必應先看壺鈕。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點評

    哇喔  發表于 2014-11-27 21:54

    評分

    2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11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9:09 | 只看該作者
    壺的各個部分鑲接,也需要很多的時間,作者要考慮泥料的調配,收縮比,制作時泥料的干濕程度等問題。鑲接之后脂泥收縮之后會留下的不規則印記等問題……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    12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9:10 | 只看該作者
    制作筋紋器一般分三種方式:

    1.工具壓線+貼片
    百分之80以上的這類作品,第一次燒成后,壓線的位置在壺內會有明顯開裂,故需要補一道或兩道脂泥后再燒方能成品。而補過的話,補過的位置泥色多少會有不同。若是壓線做法的筋紋器,壺內完全沒有補過的痕跡,則多數可能是借助模具搪出來的胚。

    2.切線后做倒邊
    這類筋紋器為了保證切線時不至于切透壺壁,筋紋的內凹就不會特別的深,一般胚體會比常規的胚要厚一些。但切工和竹片壓線工相比,切工會更加精準;線條也會比竹片壓線的好看且流暢的多,壺內基本上不會有補,而且會保存相對完好的收縮紋和泥凳紋。切線法或許會在未來代替壓線法,成為主流手工筋紋器成型工藝。

    3.接片筋紋器
    和方器一樣的制作工藝,先用虛坨將泥片虛出形狀后接片
    備注:我沒有接片筋紋器的實物圖,大家可參考部分高手的梅花周盤壺,這個器形,多數人都是做接片的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點評

    漂亮  發表于 2021-1-2 08:58

    評分

    1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13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9:11 | 只看該作者
    四、注重實用性

    1.三點成線
    2.口蓋緊密
    3.出水流暢
    4.把握舒適
    5.重心協調

    實用性,在一把壺的價值比重中,亦幾乎占不到什么比例。作為一把很優質的上選精品而言,具備強實用性是件錦上添花的事。但即便在路邊茶攤上花50塊錢,也可買到滿足上面這個五點要求的壺。因為絕大多數的純粹實用器,在開模之前已經做好了這些條件的充分準備。
    14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9:12 | 只看該作者
    五、注重陶刻、貼塑和泥繪裝飾

    就老件和純現代的陶刻裝飾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80年代之前一直到紫砂開創期,陶刻重視的是書法意境和畫意。多構圖簡練、下刀謹慎,講究簡單中帶出的不平凡和耐看,寥寥幾筆間,人物表情面貌身形線條衣裝等已生動帶出。在那個時期,陶刻工的單件收入非常低,從業陶刻的人數比從業制壺的人數要少得多,故陶刻手每天要應對較大的工作量,由于甄選人才極其嚴謹,能夠入選的皆非普通民眾更,陶刻手亦無過多酒肉應酬及代工傳聞(收入太低)。于是,從業者在工作中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和強悍的快手,那可是一天刻幾十件以上流水線上飄過來的苦工。故80年代之前,甚少見精雕細琢的輕手點綴式慢刻。

    什么是老件的好刻繪呢?一次刀鋒劃過,線條的曲直走向、深淺層次等已完整表達。古人最擅長的,是用最少的線條,表達最深的意境,此方為大藝。

    純現代的所謂陶刻,更多是攀模宋代寫實筆意和畫意,更多是精寫細畫,然后用針刀慢慢的摳出圖樣。畫面華麗、布局美觀,細致入微,滴水不漏,這樣的效果能滿足9成以上紫砂愛好者尤其是新生的喜愛,但是針刀細挑已經脫離傳統刀刻工藝。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多數人更愿意去做這種技術含量相對低的細刻活兒,哪怕多花點時間。畢竟,多數無甚文化底蘊的新人都比較容易掌握這門技能。
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   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(防廣告機注冊,驗證問答見提示)

    x

    點評

    花盆  發表于 2014-5-2 00:18

    評分

    2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15#
     樓主| 發表于 2014-3-19 19:13 | 只看該作者
    六、注重泥料、明針工和窯燒溫度

    1.溫度過高則顆粒尖出刺手
    2.溫度不足則手感干澀,易沾茶垢和污漬,吐黑會明顯
    3.溫度合適則水色佳,手感溫潤

    1.泥料差則雜質突顯,顆粒色混雜不堪
    2.泥料過于精純細篩則綢緞面+無層次感(類似篩選法僅適合于純朱泥和純本山綠泥)
    3.泥料粗細合理搭配則顯紫砂之豐富砂質感

    之所以將泥料放在最后一位,最主要的原因,是泥料在丁山制壺業者的眼中,幾乎是零成本。只有新入門的同好才會以泥料作為選擇紫砂壺的第一條件,拿不出什么優質好壺的商家,才會用泥料作為噱頭去和新手談價錢。一捆30斤的泥料即便要價10000元,一斤泥料也才300多塊錢,一斤泥料常規來說能做兩把壺或更多。也就說,一把壺的泥料多了也就是100多塊錢。但一把做的還算像模像樣的壺要多少錢呢?少說也得一千多。而在看帖的神仙們,丁山現存的“家藏泥”總量中,有百分之一能超過3000塊錢一捆泥嗎?顯然是不可能到這么高比例的。而絕大多數是不可能超過1000塊錢一捆的。故!泥料的成本在壺的售價中,幾乎可忽略不計,切記,這才是事實真相!

    點評

    有道理  發表于 2018-4-5 05:51
    感謝前輩老師分享,受益匪淺!  發表于 2015-7-15 10:30
    很少聽到的真話,精彩  發表于 2015-4-28 21:54
    汗,偶第一次買壺,就是憑感覺,也以為料要占不少比例的額  發表于 2015-2-17 22:57
    這話說的不知道怎么回才不破壞.......總結一個字:好。  發表于 2014-10-29 23:58

    評分

    12

    查看全部評分

    本版積分規則

    手機版|小黑屋|宜興紫砂愛好者聯盟(深圳市騰晟軒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) ( 粵ICP備18063540號,粵公網安備44030402000100號 )

    GMT+8, 2023-12-1 15:25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    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  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    国产18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_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亚洲综合在线精品_中日韩欧亚洲无码视频